吉林大学图书馆简介
吉林大学图书馆前身为东北行政学院图书馆,1946年创办于哈尔滨。1952年改称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 ,1958年随校名改称吉林大学图书馆。
2000年6月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成新吉林大学,原五校图书馆也随之合并。合并后的图书馆按照学校的整体学科布局、结合原各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将原各校图书馆重新组建为中心馆、工学馆、医学馆、地学馆和信息学馆。图书馆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统一协调开展,中心图书馆侧重总体业务协调,各专业馆面向不同的学部、学科开展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各馆间实现通借通还。
200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其图书馆重组为农学馆,2016年9月鼎新馆建成启用,吉林大学图书馆总体上形成了以中心馆为中心、七个专业馆为辐射延伸的分布式文献保障和信息服务布局。
吉林大学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是将吉林大学图书馆建设成为与学校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学图书馆,建设成为集知识发现、学习研究、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园学术文化中心。
图书馆馆藏丰富、门类齐全,初步构成了由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多媒体等多种载体资源构成的复合馆藏体系。内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农学、军事学、艺术学十三大学科门类。
目前馆藏文献总量已达到671.91万册,其中纸质图书574.45万册,合订本期刊97.46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达到452.63万册。
数字资源得到迅速发展。图书馆共引进中外文数据库216个,其中中文数据库89个,外文数据库127个。这些数据库资源包含了国内外二次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以及学位论文,基本覆盖了学校所有学科范围,其中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已逾10万种,基本满足我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文献需求。如今图书馆一年新增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总量已经超过了印刷型文献的信息总量,数字信息资源总量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图书馆的水平,基本上形成了全学科覆盖、载体多元化的复合馆藏体系。
吉林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以古籍善本、地方志与谱牒、古文字文献为特色,这些珍贵文献与亚细亚文库、满铁资料一起构成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特色馆藏建设成果显著,目前馆藏古籍文献40万册,其有古籍善本六千部。特色馆藏的开发与保护得到加强,现有11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40部古籍入选《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
多年来吉林大学图书馆秉持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细节,努力实现从传统的基于图书馆资源的服务向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转型,从提供用户到馆服务向主动融入到用户之中提供服务转型,从没有差别的普遍服务向服务到人的个性化服务转型。除提供常规的书刊借阅服务外,还提供各类电子资源检索、通借通还、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咨询解答、科技查新、查收查引、专利服务、学科服务、读者培训、自助复印、扫描等服务。
吉林大学图书馆现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东北地区中心、吉林省中心,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数字资源中心与服务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东北区域中心,教育部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中心书库,教育部化学学科外国教材中心,文化部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吉林省高校图工委秘书处所在馆。
图书馆重视馆际间的学术交流,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学术机构和图书馆,建有业务联系和文献交换关系。吉林大学图书馆正向着建设成为信息多元化、服务主导型、开放文明的大学图书馆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