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語》

【內容簡介】: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論語》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它所反映出來的兩千多年前的社會人生精論,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華民族文明程度的歷史展示。即使今天處在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文化發展的時代大潮中,《論語》中的許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時代價值。
【作者簡介】: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字    數】:11750字
【作品格式】:小行楷,8尺整張共5張
【完成時間】:2006年10月10日——10月30日
【作品全貌】: 胡猛立抄读国学经典-《論語》

lunyu33.jpg
lunyu34.jpg
lunyu35.jpg
lunyu36.jpg

【點滴感受】: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孔子感歎一般人跟他求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學問本身,而是為了職業。跟著他求學三年,所為的只是“穀”,也就是“俸祿”。不是理想的 “士”和“君子”。孔子這一牢騷距今兩千多年了,可見古今中外,求學的目的,都為了待遇,為了前程。孔子所稱讚沒有功利目標的求學精神仍然太少太少,浮躁處處可見。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真正達到了“三年學,不至於穀”,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顏回年二十九 ,發盡白,蚤(同早)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一代儒學宗師顏子就這樣因為營養不良而過早犧牲,給世人留下了永久的遺憾。問題是他的家人能否忍受“簞食瓢飲”的困苦生活,鄧小平多次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不孫,遠則怨。”不受人待見了幾千年,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歧視女性的絕好靶子。實際上孔子並沒有歧視婦女的意願,而是表達了一種無奈,從而提出了一個千古人性的悖論,一種兩難的命題。這句話就是因為衛靈公和南子的行為讓孔子發出的無奈的歎息。

    英國行為生態學家R.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裏指出:科學證明不僅僅男人自私,而且雄性動物和植物都是如此,這是由基因決定的。事實也是如此,不論是那種文明都有大男子主義的傾向。面對男性的自私,女性拿起了矛盾的武器,而女性矛盾,是由荷爾蒙的變化決定的。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我的朋友胡適之”俊朗,博雅無人能敵,曾經組織了一個P.T.T.協會(怕太太協會),為什麼懼內,就是怕矛盾,“誰能和心講理呢”。實際上人是有距離的,人的無法溝通和疏離是困惑人類自身的難題,所謂出賣,背叛,愛之深,痛之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倡狂。”都與人們之間的距離有關。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是無法調和的矛盾,因為這兩個人不可能結合,只能是紅樓一夢,結合可能是悲劇的悲劇。這是人性兩難的悖論。

    與季羨林、金克木兩人並稱“未名湖畔三雅士”的國學大師張中行,有與楊沫長達半個世紀的恩怨情仇,在被問及對暮年老人來說最重要的情感是什麼時,張中行回答男女之情。儘管他們的女兒徐然在中間牽線,兩人間仍是恩怨情仇難解。楊沫的兒子老鬼曾經寫過,他們每次見面都會吵起來。也就是說張中行這樣的國學大師和作家楊沫也無法解決“近之不孫,遠則怨”的難題。

    黑格爾說:“僕人眼裏無偉人。”為什麼呢?因為所謂的偉人,如果他的一點一滴,甚至每個毛孔都暴露在你眼前時,你不僅會發現他只是個凡人、或許是某些方面比較突出的凡人;更有甚者,你會發現在暗角裏,他也有那麼多可恥的、不為人所知的缺點。就好比拿破崙,世事變遷,人們只會記得那個無往不勝、英明神武的英雄,卻忘了那個嗜血好戰、使百萬法國同胞喪命,卻又剛愎自用、走向個人專制的獨裁者。邱吉爾保鏢沃爾特•湯普森回憶錄記載:邱吉爾賦閑在家也很沮喪,恐懼時汗濕襯衫,他還有脫掉衣服,赤條條四處閒逛的愛好,羅斯福甚至曾在白宮見到他一絲不掛。“你看,我的總統先生,”他一點兒也不害羞地說,“在您面前我沒什麼可隱瞞的。”聞所未聞。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四回:“古人雲:伴君如伴虎,刻刻要當心”,離得近了就會玉石俱焚、泥沙俱下,而唐詩、宋詞、元曲裏又有許多人因為離君遠的沒有希望而發牢騷呢,這就是“近之不孫,遠則怨”。

 
 
Copyright(C)1997-2009 兰州大学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