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易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繫。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簡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的文明。《易經》是一本關於“蔔筮”之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占筮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一個重要側面,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字 數】:24270字 【作品格式】:長卷,40米 【完成時間】:2005年7月——2005年11月 【點滴感受】: 《易經•系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大道無形,故形而上,器用之物為有形,是為形而下。“形而上學”指今天所說的哲學或人文學科,“形而下學”則相當於今天所說的自然科學。“君子不器”;“安貧樂道”。中國先賢大多是理想主義者,自身品德高尚,如墨子以自苦為樂,孔子樂於道,鄙於器。但是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安於貧困,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那可是很危險的。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中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 胡錦濤6.25講話更進一步明確提出了“發展,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的科學發展觀。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 我曾經在SCI收錄期刊的幾萬個網頁上來回轉了幾圈,有一種現象很不舒服,就是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的編委會裏,國人的數量偏少,雖然是一個小事件,但間接反映出我國科技水準與國際水準的差距和我國國力的強弱。 有次參加Dialog國際聯機檢索系統的培訓學習,老師比我小近20歲,年輕漂亮,口齒伶俐的了得,普通話、英語那說的你不知道到那兒去找北。我這個老學生開了會小差,想這確實保護了知識產權,但問題是資訊是否安全,你們在什麼地方點滑鼠,那個地方轉悠的頻繁,來個網路計量不都清楚了嗎,那創什麼新。可能是杞人憂天,但是有專門科學家在具體推算多少億萬年後太陽爆炸的具體時間,那可是真正的憂天。 【作品全貌】: 胡猛立抄读国学经典-《易經》